(原标题: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 已有银行停售保本理财产品)
记者发现,仍有部分银行在售保本型理财产品。资管新规亟需向百姓大力宣传
■本报记者 彭 妍
日前,资管新规的靴子终于落地。新规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应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资产管理产品无疑是原本风险评级大多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
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产品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投资者理财又会有哪些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地区不同类型多个银行网点发现,一些中小银行已经停售保本型理财产品,大部分银行还在发售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此外,结构性理财、结构性存款被多家银行划归为“保本类”产品,成为销售新宠。
部分银行
仍销售保本型理财
资管新规中引众人关注的一项就是打破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指导意见》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这也意味着,占据资管市场“大头”、规模超过22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再是“无风险”的代名词,投资者将自行承担与预期收益相匹配的相关风险。此外,在颇受外界关注的过渡期方面,《指导意见》明确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年底,这也给了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
本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虽然过渡期到2020年年底,但是从5月1日起部分中小银行就已经提前停售保本型理财产品,同时加大力度推广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产品,甚至打起了价格战。另外,虽然部分国有大行、城商行仍在发售保本型理财产品、90天内封闭式理财产品,但是也开始控制额度发售,并且将期限拉长。
据了解,目前除了工行以外的国有大行仍在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在建行的智慧柜员机上,《证券日报》记者在存款与投资理财这一栏里看到有两款正在销售的保本类理财产品。在中行发布的“每日在售自营理财产品明细表”单子上,记者也看到了期限不等的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身影,其中投资期限有7天、21天、35天、63天、98天、182天、280天、364天,预期收益率在2%到4%之间。另外,农行的一家支行网点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最近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卖的特别火,但是由于额度有限,目前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售罄,但下周还会发行此类产品。”
资管新规已经正式出台落地,在不允许银行承诺保本的情况下,为何部分银行仍在热卖保本类理财产品?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平稳过渡,资管新规规定,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
此外,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部分银行的理财经理,他们一致表示,由于新规给了银行一年多的过渡期,所以,短期内封闭式预期类理财产品仍会继续发售,但数量会逐步减少。
“由于央行给了银行一年多的过渡期,如果算上意见稿的话,其实过渡期有两年多,银行需要循序渐进进行调整,不会立刻就彻底转型”, 融360理财分析师表示,短期内保本类理财产品仍然会继续发售,但投资者必须提升自己的理财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以前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觉得肯定是安全的,反正有银行去兜底,但是今后这种理财思维必须转变,产品赚了就是赚了,亏了就是亏了。投资者需要提升自己的理财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
结构性存款
成“保本”新宠
在走访调查中,《证券日报》记者发现部分中小银行近期已经停售保本型理财产品,股份制银行的动作尤为明显。据了解,五一假期后,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已经停止销售保本型理财产品。
自去年底开始,银行开始大力发售结构性存款,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势头上升更是猛猛,结构性理财、结构性存款被多家银行划归为“保本类”产品,成为投资者的新宠。
在一家股份制支行网点,记者在理财产品的单子上看到好几款结构性存款正在热卖,记者向理财经理咨询有哪些主推的产品时,理财经理向记者推荐了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
“我行正积极调整在售理财产品,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停售,目前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热卖”,该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结构性存款不受资管新规调整影响,且基本都能达到承诺收益率。而大额存单的利率也再次升级,100万元起5年期年利率为4.18%,较基准利率上浮52%,另外,部分银行还新增30万元起点,各期限较基准利率上浮45%,50万元起购产品利率则较基准利率上浮48%。